时间:2023-04-21 19:01:47 | 浏览:247
郝杨杨 宋雪苹,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清明是我国重要的节气之一。清明时节,有着“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城市中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清明时节,此时天气除交接时会出现几天的“倒春寒”现象,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只不过多雨是这一季节的特有现象,所以说,气温会跟随着降雨而降低,但是雨过天晴气温大趋势是在不断升高。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清明养生应“顺时而为”。
(1)防范“病从口入”
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多发季节,因而要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流脑易在春季流行,患者多为儿童但成年人也不可掉以轻心。流脑起病急、来势凶猛、传播快,病似感冒,症状为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严重者有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2)保持心情舒畅
这个节气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导致血压升高。
(3)更换衣着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路上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4)悲伤莫要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此时此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严重,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者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情绪和舒畅心情。
(5)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6)注意饮食调护
适应时节,调节饮食,下面推荐几款适宜清明时节进食的时令食物。
荠菜:清明前后,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清明节之后,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荠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钙、铁、磷以及维生素B1、B2、C等,可以降血压、健胃消食、疏通肠胃,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等;还具有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香椿: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第一次采摘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作为时令菜,香椿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还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故有“助孕素”的美称。此外,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的功效,也是辅助治疗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河蚌:“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 清明时的河蚌最肥美,将蚌肉洗净之后,切成细条,佐以各种调料,或烧、或烹、或炖皆可。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等,都是初春时节江南人家餐桌上常见的美味。鲜白的浓汤,碧青的蒜末,肥嫩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往往令人食欲大振。
韭菜:说到春天要吃的食物,不得不提到韭菜。韭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帮助并促进食欲。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应尽量在春季食用。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人体提高自身免疫力,还可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B1和维生素A,因此,韭菜若与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猪肉类食品互相搭配,是较为营养的食法。由于硫化物遇热易于挥发,烹调韭菜时需要急火快炒起锅,否则容易失去韭菜的风味。
(配图来源于网络)
一、中医养生要求及时睡觉我们都知道,只有在睡眠中我们才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新陈代谢才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排毒,所以说,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天睡觉的时间应当是晚上九点,最好不要超过晚上十一点,第二天早上一定要在八点之前醒来,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中医认为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因此,每天十二个时辰养生要遵循规律,而丑时和寅时是养好肝和肺的至关重要时辰,一定要睡好觉。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张简单实用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养生二字听着简单,但后面的复杂理论和知识却把他们吓跑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来接近养生。有一些中医养生的小诀窍对于很多人就十分的受用。等着这些小门道,日常抽出一点时间加以运用,相信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注意身体健康,想要进行养生,那么在选择养生方法的时候,不妨试试中医养生法。中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医学,除了对各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以外,还能够起到良好的养生作用,不同的方法都能够帮助身体进行调整。中医都有哪些讲究?1、调整气
毫无疑问,过去的2017年是我国中药事业发展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全面而系统地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在这一年里,中医打破以往长白胡子的刻板印象,以活泼的网络形式被越来越多的
人民健康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切为了人民幸福关注如今,老百姓越来越关注养生,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挑选各种养生粉上。市面上,将薏仁、赤小豆、葛根、山药、枸杞、芡实、大枣、黑芝麻等药食同源的食物低温烘焙或炒香后打成粉的“养生粉”备受青睐,用温开水冲成糊
只要一提到养生人们就会想到吃中药,人们对于中医养生存在误解,中医养生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能够未病先防,同时也能够防止病情发生恶变,不妨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好处都有哪些呢?1、能够做到未病先防中医认为养生就应该做到饮食有节,有规律的起居,不
中医养生专家孔令谦是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养生秘诀深刻而直白。本文刊于《中国妇女》5月(上)当中医养生成为热门话题,孔令谦却有着深深的忧虑,深陷铺天盖地的中医养生信息,普通百姓该
养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西方医学的影响,国人开始忽视养生的实践,甚至摒弃养生的理念,认为这是陈腔滥调,迂腐不堪。殊不知,他们从未真正正确的了解过养生的真正含义。中医养生是什么原理?养生,通俗的来说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经穴养生中医经穴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经穴养生中医经穴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
每天为您送上市中医院重点专科、专家介绍、原创科普、杏林微视频、杏林微普法等优质内容。关注微信,了解医院的最新资讯,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哦!经穴养生中医经穴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虽然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适当的休息也可以让身体长寿。中医怎么健康养生?有哪些长寿妙招?1、休息20分钟,让心脏动起来稍微休息几分钟可以减压,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心脏的健康。经过研
形神共养,指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身心和谐的养生原则,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与精神活动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形者神之
一、保养先后天之根本在中医理论中,气为人身之根本,人体中的气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指人受胎后秉承的父精母血,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肾气”。人体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而来,藏于肾,化为肾气,是人生命之根本。肾精充足则人精力旺盛、头脑机敏。晚睡、长期精